9月15日,扬中市园博园内中国光伏博览馆全面完工,16日,国际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在扬中集中签约24个项目,总投资超百亿……扬中新能源产业发展呈现爆发态势。
新能源产业为何扬中风景独好?
近年来,扬中牢牢抓住了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契机,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强市之路,通过打造独具特色和魅力的“绿色能源岛”,走出新实体经济的发展之路。
经济新常态迈入转型窗口期,市委提出产业强市战略,要求辖市区对产业发展谋定而动、善作善成。扬中是全国闻名的“工程电气岛”,并入选了全国首批“产业集群区域品牌”试点。是故步自封,还是瞄准高端、改革创新“再出发”?扬中人给出了答案:继安徽金寨之后,去年11月末,扬中和甘肃敦煌、西藏日喀则一起入选全国第二批“创建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”。与其他3家资源利用型城市不同,扬中是唯一的光伏产业全产业链县级市、拥有全省首家“新能源产业园”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产品制造和应用并重,扬中产业升级转型的改革步伐行稳致远。
扬中市委办副主任、改革办副主任徐子平告诉记者,近年来,扬中已经形成了光伏、风电、智能电气等新能源产业制造体系,特别值得一提的是:扬中40多家光伏企业形成了从硅料提纯到铸锭切片、组件封装、集成应用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;大全、太阳、兆伏等企业还参与了全国行业标准的制定;扬中市政府出台了《扬中市关于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》《扬中高新区增量配售电试点项目实施方案》《扬中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创建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。政府降成本,企业拼创新,这让扬中在打造“绿色能源岛”的改革进程中更具有成本优势、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。
把握大势,成就事业。产业竞争,拼规模、体量和数量,更拼高端、高新、高效。扬中之所以打造“绿色能源岛”,正是因其对照苏南标杆,提高发展站位,瞄准了国家产业发展方向,积极对接国家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部署,用改革发展扎实推进着“两聚一高”的新实践。
位于扬中的镇江丰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红红火火。销售部副总彭军龙告诉记者,光伏产业在经历了美国“双反”、欧洲配额制等困难险阻后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得益于国家政策引导,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,优化能源结构等利好,如今国内太阳能光伏柔性组件内需巨大,企业已满负荷生产,产品被西北、东北和华北的很多光伏电站应用。
2016年底刚投产江苏绿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,引进的德国产KUKA机器人生产线,其生产的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供不应求,内销占比达九成。
坚持深化改革发展,打造绿色能源岛,扬中的光伏产业熬过了严冬迎来春暖花开。镇江荣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曾经一度接近停产,董事长戴晓文说,依靠着政府支持,企业的抱团取暖,荣德对接低碳新经济,不断向高端、高新、高效攀升,做好新能源文章,现产能已居全球同行第二位,企业不仅活了过来,而且活得更有质效。
……
产业发展势头迅猛,除了扬中有“光伏领跑者”的“三高”优势,也得益于扬中市委、市政府全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,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推动配电侧和售电侧的改革。穿行于扬中岛,在工业厂房、政府机关、公共机构以及居民住宅的屋顶随处可见太阳能电池板。截至今年8月,扬中已累计建设屋顶光伏项目177个,装机容量134.6MW,居民屋顶安装超过2000户,装机容量7MW。其中,通威环太10MW渔光一体项目并网发电后,每亩年发电产出效益在4万元左右。
纵观扬中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变革,既有从上到下的要求,更有从下至上的呼应。
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到扬中考察绿色能源岛建设时,他说,要在节能、储能、智能等关键技术上率先争取突破,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,将扬中建成国际知名的新能源制造名城和综合利用基地。
未来扬中新能源建设之路已经启程。扬中将加速构建以新能源应用带动产业,以产业促进创新,以创新推动转型的新格局,通过建设一批光伏走廊、太阳能道路、新能源应用展示平台,重点推进储能系统产业化,加快实施“光伏扶贫”“光伏养老”“光伏强村”等举措,让扬中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持续上升,到2020年将达到33%以上,到2030年将达到100%,最终实现扬中全市“去煤化”。
跬步可至千里,量变引发质变,扬中大力推进改革攻坚、创新驱动,建成新能源产业和应用示范高地的梦想定将照进现实。